书海拾贝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02:38:59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精美图片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鲁迅画传 精装 附赠巨幅鲁迅海报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552713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7.2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02:38:59

寄语:

鲁迅博物馆官方供图500余帧 杰出鲁迅专家心血撰稿 作者任职鲁迅博物馆期间主持《鲁迅生平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 精装大开本 高品质纯质纸复古色印刷


内容简介:

本书由鲁迅博物馆授权提供500多张图片,由杰出鲁迅专家李文儒先生执笔,精心描写出鲁迅生平和过往的点点滴滴,编纂成一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书画”作品。献给热爱鲁迅,热爱中化文化的人们


书籍目录:

前 言

在绍兴1881.9—1898.5

鉴湖越台名士乡 / 3

绍兴的石、水、船 / 6

翰林梦的破灭 / 9

书香子孙 / 13

桂树下 / 16

“女吊”与“无常” / 19

百草园 / 22

三味书屋 / 25

从小康坠入困顿 / 28

在乡下的外婆家 / 32

走异路 逃异地 / 37

在南京 1898.5—1902.3

从子曰诗云到ABCD / 43

吃辣椒看《天演论》 / 46

文章得失不由天 / 50

在东京 1902.4­­­—1909.8

到外国去 / 55

我以我血荐轩辕 / 59

国民性问题 / 64

科学之光 / 67

弃医从文 / 72

母亲送的“礼物” / 80

首在立人 / 84

域外小说 始入华土 / 91

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 1909.8—1912.5

假辫子 / 97

新政府 旧人物 / 102

在北京 1912.5—1926.8

北 上 / 109

在*内 / 112

沉入古代去 / 120

“铁屋”里的“呐喊” / 128

救救孩子…… / 133

一发而不可收 / 138

聚居八道湾 / 141

阿Q,阿Q…… / 144

开创中国现代小说之路 / 149

注重翻译 / 154

兄弟失和 / 160

“老虎尾巴” / 165

荷戟独彷徨 / 170

野草之歌 / 175

讲 学 / 179

西安行 / 182

现代小说家的古代小说史 / 184

无意做导师的导师 / 188

“风子是我的爱” / 195

在女师大风潮中 / 200

控告章士钊 / 203

出离愤怒的祭奠 / 208

悲喜时节的歌哭 / 212

在厦门 1926.9—1927.1

南 下 / 217

坐在厦门的坟中间 / 222

在广州 1927.1—1927.9

去留迎送 / 231

中山大学的大忙人 / 235

老调子已经唱完 / 240

愤而辞职 / 244

朝花夕拾白云楼 / 249

在上海1927.10—1936.10

梦醒后的选择 / 257

旧友新朋话上海 / 260

景云深处是吾家 / 265

诗赠“邬其山” / 270

“论争”与“窃火” / 274

无情未必真豪杰 / 278

“左”“右”之间 / 285

“资本家的乏走狗” / 290

怒向刀丛觅小诗 / 296

铁木艺术 / 301

拿来主义 / 308

以文会友 / 313

斗士诚坚共抗流 / 316

北平五讲 / 320

又为斯民哭健儿 / 32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328

有朋自远方来 / 332

“且介亭” / 335

出卖文章为买书 / 339

伪自由谈 / 342

喜笑怒骂皆文章 / 347

故事的新编 / 351

此中甘苦两心知 / 355

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 / 359

从《毁灭》到《死魂灵》 / 364

统一战线 / 367

论时事不留面子 / 371

赶快做 / 374

伟人之死 / 377

民族魂 / 386

鲁迅年表


作者介绍:

李文儒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出版有专著《鲁迅画传》《故宫院长说故宫》《故宫院长说皇宫》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书香子孙

一岁到十三岁,本来就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无忧无虑的时代,而命运安排给鲁迅的又格外灿烂。

祖父正在遥远的北京城里,在皇帝脚下做京官。在古老的绍兴水乡,在狭窄的都昌坊口石板路边,在乌黑的竹丝老台门上,高悬着老大的“钦点”翰林蓝底金字横匾异常醒目。出入新老台门,往来于石板路上的少年鲁迅有意无意地享受着宗光祖耀的荣耀,也有意无意地承受着光宗耀祖的职责。

父亲考中了秀才。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参加乡试和为参加乡试做准备。

祖父时常捎书寄信,指点儿孙们如何读书,如何应试,如何圆自己的三世翰林之梦。

少年鲁迅,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再典型不过的书香子孙。

当鲁迅出世的消息报到京城,正好一位张姓大官在祖父处做客,周福清即借光为长孙取小名阿张,又取同音异义的“豫章”一词的含义,取名樟寿,取字豫山。后因私塾同窗以“雨伞”开豫山的玩笑,遂改字豫才,合成“豫章之才”。

这位为鲁迅起了名字,但远在京都,极难见面的祖父,很自然地成了少年鲁迅的精神偶像。祖父字震生,鲁迅自取号震孙。祖父对鲁迅的影响,显然超过了父亲。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父亲病逝之后,鲁迅是多么恭敬,多么认真地抄录了祖父的诗作《桐华阁诗钞》和祖父撰写的治家格言《恒训》。

书香子孙以读书为要事。父亲读了一辈子书,少年鲁迅到青年鲁迅,也是读书读书再读书。父亲的要求是相当严厉的,严厉到鲁迅中年之后,还诧异小时候正要高高兴兴地跟着母亲去赶会,在临上船前的刹那间,父亲却要他笔直地站在面前,指定一段文字要他背,背过才准走。

祖父的要求更加严厉,对长孙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对儿子的要求。鲁迅与小叔父一起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时候,鲁迅考了第二,小叔父考了倒数第二,祖父批评鲁迅不知用功,说若肯用功,本可以考;说他的小儿子尚知用功,若不用功,是倒数的。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从读《启蒙鉴略》开始,从家塾到本城中有名的私塾三味书屋,一个翰林长孙应当读的书,一个走科举之路者应该读的书,鲁迅都读了。家学的渊源,系统的读书法,传统的读书法,构成鲁迅中国传统文化的扎实功底,也成为他后来反思中国正统封建文化的雄厚基础:“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书香人家对子弟的教育,一方面是读书,另一方面是做人。从鲁迅手抄的祖父的《恒训》中可以看到,祖父对子孙们严肃郑重地提出“有恒心、有恒业、有恒产、有良心、有恒善”的要求。在立身、治家、处世方面,要“力戒昏惰”“力戒烟酒”“力戒损友”,还要学会保养身体。在力戒昏惰条款中,将胡思乱想,讲究吃喝穿着玩乐,一事无成,列入“昏”类,明确指出“昏者必惰,惰者必昏”,“去昏之法,在事事认真。看书写字,用静细工夫,心不二用,神气自清”。还要求立一日记簿,写出所见所闻,关学问者,关家务者,一一记簿,时时细看,切勿怠惰。祖父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教育子孙戒烟戒酒,逢歌戏筵席,即托故速归。

从家庭教育,从家乡先贤,从传统文化中,鲁迅无疑获得了关于学养,关于修身立志,关于人格道德的丰富营养。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崇尚气节,忧国忧民,成为鲁迅毕生的精神动力和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

 

 

桂树下

鲁迅藏品中有几幅意境相似,造型各异的老鼠娶亲图。

老鼠,这凡有人在就有它们在的可憎可恶的小精灵,在老百姓宽容的心目中,却自有它们的世界,它们的情趣,它们的喜乐,它们的并不逊于人的聪明、活泼、可爱。也许这正是博得少年鲁迅喜爱并珍藏这类民间绘画的缘故。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艺术是普通老百姓的精神创造与精神食粮。

在鲁迅诞生的那间屋子的前院,在被称为桂花明堂的门口,有一株苍老而蓬勃的桂树。闷热的夏夜,年幼的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一边乘凉,一边听摇着芭蕉扇的老祖母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

一只猫从桂树上跳了下来,祖母就讲“猫是老虎的师傅……”听完了,鲁迅就想,幸而老虎性急,否则它学会了上树的本领,把师傅吃掉了,那么,从桂树上就会跳下一只老虎来。

祖母讲得多的是白蛇娘娘被压在塔底下的故事,那时,鲁迅的希望,就是这雷峰塔倒掉。

还有鲁迅的保姆长妈妈,给鲁迅讲人首蛇身的“美女蛇”如何在墙头上喊读书人的名字,弄得鲁迅不敢去看墙上,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想到这美女蛇的诱人的可怕。

就是这位长妈妈——鲁迅憎恨的谋死了他的小隐鼠的长妈妈,鲁迅讨厌的喜欢嘁嘁喳喳的长妈妈,夏天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鲁迅、用体温烤鲁迅而又推不动叫不醒的长妈妈,虽然不识字,虽然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却做成了一件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买来了鲁迅昼思夜想的绘图本《山海经》。这一伟大的行动,极大地震撼了鲁迅,以至多年之后,鲁迅还深情地为长妈妈祈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因为——

 

这四本书,乃是我初得到,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阿长与〈山海经〉》

人类的想象力在创造故事、神话、传说中得到了无限的发挥;而神话故事又成为激发人类,特别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天使。本就敏感多思的鲁迅,文学创作的素质,文学创作需要的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从少年时代起,就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否则,我们大概很难读到《朝花夕拾》中那些百读不厌的篇章,很难读到想象奇绝的《野草》,很难读到《故事新编》中那些新编的故事。即使是长于议论的杂文,也得益于丰富的想象,有些篇章就直接从故事与传说中生发出来。如与白蛇娘娘故事有关的就有《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女吊”与“无常”

对于关闭在深宅大院中的书香子孙,诱惑力的,莫过于一年一度演出于街市上的迎神赛会和演唱于临河戏台上的社戏了。这不仅可以使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呼吸到高墙外的新鲜气息,更可以吸收到充满活力与血性的精神补养。在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个月,十余岁时怎样在演戏时自愿充当义勇鬼的壮举反倒在鲁迅的脑海里格外清晰起来:

 

在薄暮中,十几匹马,站在台下了;戏子扮好一个鬼王,蓝面鳞纹,手执钢叉,还得有十几名鬼卒,则普通的孩子都可以应募。我在十余岁时候,就曾经充过这样的义勇鬼,爬上台去,说明志愿,他们就给在脸上涂上几笔彩色,交付一柄钢叉。待到有十多人了,即一拥上马,疾驰到野外的许多无主孤坟之处,环绕三匝,下马大叫,将钢叉用力的连连刺在坟墓上,然后拔叉驰回,上了前台,一同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

《女吊》

 

这实在让人神往。扮演这样的角色,父母知道了要打屁股的,“一以罚其带着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但鲁迅幸而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虽然没有挨几顿竹条打,但因此思想上竟沾了“鬼气”——鲁迅所指的那种“鬼气”。

中国民间戏剧中的绍兴地方戏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的,固然包括《社戏》中月夜看戏的浓浓乡野味道和迷人的幻境般的缥缈景致,而给鲁迅影响更大的却是劳动者创造并扮演的两种戏剧形象——两种特色的“鬼”:一种是“女吊”,“一个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一种是活泼而诙谐,老百姓与他为稔熟也为亲密的“无常鬼”。

当十来岁的鲁迅和城乡的看客们听到悲凉的喇叭声,屏住气的时候,“女吊”出场了:“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她将披着的头发向后一抖”,鲁迅才看清她的脸孔:“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正当鲁迅惊异于她的相貌和她的“四顾,倾听,似惊,似喜,似怒”的神情时,突然听到惊心动魄的悲哀凄厉的声音:“奴奴本是良家女,呵呀,苦呀,天哪!……”这声音,长久地在鲁迅心头回荡。

鲁迅次看到勾摄生魂的使者“无常鬼”的出场,是在深夜坐在戏台下的船上的凝望中:“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他一出台就须打一百零八个嚏,同时也放一百零八个屁”,这才自述他的履历,说是因为同情一个鬼魂,暂放还阳半日,不料被阎罗责罚,从此不再宽纵了——

 

那怕你,铜墙铁壁!

那怕你,皇亲国戚!

……

 

和普通的劳动者一起,鲁迅不止一次高兴地正视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鲁迅赞曰:“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三十多年之后,鲁迅依着往昔的印象和记忆,依着对搜集到的材料的新的研究,在《朝花夕拾》及后记中对“无常”做了生动的文字描写和线条勾画,并对不同的图像做了比较研究。显然,我们看到,鲁迅手绘的“活无常”,其神韵是其他任何刻本上的“无常”所无法比拟的。

鲁迅从小就受到了民间戏剧艺术的审美影响。他为社戏中举行请怨鬼仪式时的格外紧张严肃的气氛,为“女吊”“无常”出场时格外紧张高扬的情绪所震动、所感染,这种刚烈的、紧张的情绪简直成为鲁迅一生中的情绪基调。而作为“女吊”与“无常”形象的白得纯净、黑得凝重、红得热烈的强烈色调,又大体上成为鲁迅一生所欣赏和追求的色彩基调。

 

 

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连早已是中国有名望的文学家鲁迅,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创造出更能充分描述和表现儿时乐园的文字了。不管生命的车轮碾过了多少沟沟坎坎,只要一回到他的百草园,即如春雨洒落,苍凉坚硬的心立刻柔和欢悦起来。

童年是人生的春天,童趣是春天里灿烂的阳光。诞生在大宅高墙之内的“少爷”,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看到的只是乌瓦粉墙单调的黑白分明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当他蹒跚着走出后门来到外部世界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次发现了丰富的自然的色彩,发现了可触可摸可倾听可交谈的自然的生命、自然的朋友,发现了自然的无限乐趣。

于是,人与自然的依恋,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尤其是热爱弱小生命的种子,就这样深埋在鲁迅的心底,即使如长妈妈要他当心草丛里的赤练蛇和墙头上的美女蛇的告诫,也丝毫阻止不住他对自然的贴近与向往。

于是,百草园成了鲁迅童年的乐园,成为他永远的精神的家园,成为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情结。后来,他选中北京八道湾那处大院落,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有不算小的园地;再后来亲手设计改造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那处小院落,特意在“老虎尾巴”后面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后园。他总想把家园中的绿色带一些给沙漠般的北国,他更渴望留住童年的生机以充实孤独寂寞的中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鲁迅不得已必须告别他的百草园中的鸣蝉、黄蜂、蜈蚣、斑蝥、蟋蟀朋友们的时候,必须告别他的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何首乌、木莲房、覆盆子朋友们的时候,他带走了多少留恋、无奈与惆怅!

鲁迅的百草园情结,鲁迅对自然的情意,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戏剧的喜欢融合在一起,不仅培养了鲁迅善良的心性,丰富的情感,也培养了鲁迅对艺术的敏感,对绘画艺术初的浓厚兴趣。鲁迅小时候心爱的宝书是常相伴的保姆长妈妈给他找来的《山海经》(后因此木刻本刻印十分粗拙,又另买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画红字,精致得很);爱看的书是自己花了二百文钱买来的有许多图的《花镜》(以后多次批校);爱搜集的是绘画的书。少年鲁迅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大多用来买了心爱的画谱,并由此大开买书之风。少年鲁迅搜集的画谱,至少可以开出如下的目录:《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海仙画谱》《海上名人画稿》《阜长画谱》《椒石画谱》《百将图》《点石斋丛画》《诗画舫》《古今名人画谱》《天下名山图咏》《梅岭百鸟画谱》《晚笑堂画传》《芥子园画谱》等。

由爱看而影描。用很薄的纸影描,描画出来的至少有:《荡寇志》,约有百余页,订成一册;《西游记》,一本,“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野菜谱》,灾民度荒充饥的野菜标本,每幅图配一首通俗歌谣般的图赞,鲁迅特别喜爱。由影描而创作。鲁迅曾给小弟弟周建人画过一个扇面,纯墨画:一块石头,旁生天荷叶,一只蜗牛在石上爬,另有杂草数丛。由此,不能不想到鲁迅的《野草》,不能不想到鲁迅与美术美育,鲁迅与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特别是鲁迅与中外版画,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版画的过去和现在。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博物馆提供大量珍贵图片,杰出鲁迅专家撰写极具真实性的鲁迅传记。

★表里如一的细致与精美,可做小型博物馆之用,特别适宜收藏。

★援引各个时期的宝贵影像,破除一些片面与误解,呈现出一个真实生动的鲁迅。

★不为人所知、却异常生动,异常有人情味。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著作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郭沫若

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

——茅盾


前言

中国的20世纪是需要伟人,也产生了伟人的时代。鲁迅无疑是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伟人。

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鲁迅在他的“遗嘱”中写道,“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们却隆重地祭奠他,并特制一面题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覆盖在他的灵柩上为他送行。

“民族魂”与民族同在,与人民同在。希望速朽的鲁迅终得到的是不朽。

自从鲁迅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产生影响以来,近百年文化的筛选,完全证明了鲁迅留给我们的上千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经典。渗透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鲁迅的学识、智慧、思想、人格、精神,早已成为值得后人学习和弘扬的中国现代文化的优秀传统。

经典文化的品格在于经得起历史的淘汰,经典文化的意义在于对民族的成长、人类的进步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鲁迅的著作和思想,是永远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永远激励人们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鲁迅的出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鲁迅的永存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几十年来,人们以多种方式表达了对鲁迅的崇敬和爱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建立的个博物馆就是鲁迅博物馆。在绍兴,在厦门,在广州,在上海,在鲁迅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场所。

当然,阅读他的著作是纪念他、学习他、弘扬他的精神的主要的途径,而通过他的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追寻他上下求索的人生踪迹,则更容易走近他、感知他、了解他,更容易走进这位思想文化伟人的心灵世界。

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着数万件鲁迅文物。我们特从鲁迅的文物和文献资料中精选500多件(份)制成图片,精心撰写描述鲁迅生平、研究鲁迅业绩的文字,尽可能将两者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力图编纂成一部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鲁迅画传》,以此,献给热爱鲁迅、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50+)
  • 经典(402+)
  • 可以购买(545+)
  • 体验还行(241+)
  • 一般般(221+)
  • 情节曲折(439+)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13 06:18:3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堵***格: ( 2025-01-12 02:10:26 )

    OK,还可以

  • 网友 谭***然: ( 2025-01-14 13:25:0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8 20:13:40 )

    还行吧。

  • 网友 邱***洋: ( 2024-12-23 19:16:0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瞿***香: ( 2025-01-13 07:04:0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印***文: ( 2025-01-19 03:20:22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詹***萍: ( 2025-01-14 11:23:21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通***蕊: ( 2024-12-24 12:50:1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冯***丽: ( 2024-12-21 07:26:1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蓬***之: ( 2025-01-06 19:41:36 )

    好棒good

  • 网友 焦***山: ( 2025-01-19 07:00:37 )

    不错。。。。。

  • 网友 戈***玉: ( 2025-01-15 00:58:57 )

    特别棒

  • 网友 宫***玉: ( 2025-01-02 18:32:43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