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是一本考研政治教程书籍,由考研界三位名师石磊、彭林强、张峰合力缔造。本书以*、最权威考研大纲为根本,对考研政治考试进行深入解读的基础上,精编了三位资深考研政治教师精品课程讲义,再现了导学、扎实基础、强化提高各个阶段的课堂重点,从宏观到微观,难易结合、深入浅出的将考研政治知识呈现给各位考生。适用于为2016年考研备战的各个阶段。
书籍目录: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导学班讲义(石磊)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说明及大纲
上篇考试说明
下篇考查内容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基础班讲义(石磊)
上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说明及应试技巧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第二部分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三部分分析题解题技巧
下篇: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知识点精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基础班讲义(彭林强)
第一部分全面认识考研
第二部分全面了解考研政治
第三部分重点知识点讲解及复习策略
第四部分复习总体规划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宏观结构精讲班讲义(彭林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分)
第一章唯物论
第二章辩证法
第三章认识论
第四章历史唯物论
第五章资本主义本质论、发展论
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论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分)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强化衔接班讲义(石磊)
第一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二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下篇: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知识点精讲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总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场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露出它固有的内在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激化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几次工人运动均遭失败。这就迫切需要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
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专题二 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自身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专题三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涵。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专题四 实践观
1实践与人的存在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
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3人和自然的关系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
4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专题五 唯物辩证法
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2发展与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3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党的十八大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深刻启示我们:不仅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而且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既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又是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都是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集中而具体地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4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5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名师团队----“石磊考研团队”精心打造,是石磊考研团队的拳头产品。特色如下:**,新----紧扣**权威考纲;第二,晰----清晰整合宏观结构;第三,专----荟萃名家精品讲义;第四,精----精准剖析**真题。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颠倒(554+)
- 章节完整(583+)
- pdf(126+)
- 体验差(104+)
- 内容完整(191+)
- 无缺页(661+)
- 好评(487+)
- 情节曲折(330+)
- mobi(255+)
下载评价
- 网友 芮***枫: ( 2024-12-24 18:37:2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师***怡: ( 2025-01-18 07:19:1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潘***丽: ( 2024-12-22 10:33:2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晏***媛: ( 2025-01-03 13:32:27 )
够人性化!
- 网友 马***偲: ( 2024-12-25 22:00:20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石***致: ( 2025-01-11 23:23:1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沈***松: ( 2025-01-09 06:17:4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5-01-01 04:32:5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汪***豪: ( 2025-01-18 11:59:3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养***秋: ( 2025-01-12 07:30:2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饶***丽: ( 2025-01-10 03:46:1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喜欢"2016石磊考研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程(石磊考研政治.紧扣权威考纲,整合宏观结构,荟萃名家讲义,剖析最新真题)"的人也看了
智慧智力创造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故事大王彩图注音版3-6岁幼儿童益智开发亲子共读读物宝宝睡前童话故事书籍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课外书6-9岁儿童课外读物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现货2024新版五年高考真题卷全国卷新高考地理历年试卷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综政治历史2023高考真题高中试卷试题汇编文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7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轻松过关1 机考题库一本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标准教程与试题演练——Excel 2007中文电子表格(配光盘)(全国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Revolting Rhymes 罗尔德.达尔儿童诗 978014241482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正版 现代设计史 白金版 艺术硕士入学考试考点精编 考研教材初学艺术学概论入门教材书精解考试大纲考研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税收优惠政策解读与筹划方案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考必刷题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4册 中考政史地生练习册复习资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超级羽毛球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柏林苍穹下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历史真好玩--遇见古罗马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华图2014全国银行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讲义真题预测三合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